徵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是台中北區黃志堅會計師最佳稅務後盾
台中中區企業重塑, 台中南屯稅務帳務會計師事務所, 台中豐原行號設立會計服務推薦
老舍:戀 在成都的西龍王街,北平的琉璃廠與早市夜市,濟南的布政司街,我們都常常的可以看到兩種人。第一種是規規矩矩,謹謹慎慎,與常人無異的;他們假若有一點異于常人的地方,就是他們喜歡收藏字畫,銅器,或圖章什么的。這點嗜好正象愛花,愛狗,或愛蟋蟀那樣的不足為奇。以職業而言,他們也許是公務人員,也許是中學教師。有時候,我們也看見律師或醫生,在閑暇的時候去搜檢一些小小的珍寶。這些人大致都有點學識。他們的學識使他們能規規矩矩的掙飯吃。他們有的掙得錢多,有的掙得錢少,但他們都是手中一有了余錢,便化費在使他們心中喜悅而又增加一些風雅的東西上。有時候,他們也不惜借幾塊錢,或當兩件衣服,好使那愛不釋手的玩藝兒能印上自己的圖章,假若那是件可以印上圖章的物件。 第二種人便不是這樣了。他們收藏,可也販賣。他們看著似乎很風雅,可是心中卻與商人沒什么差別。他們的收藏差不多等于囤積。 現在我們要介紹的莊亦雅先生是屬于第一種的。 莊先生是濟南的一位小紳士。他之取得紳士的地位,絕不是因為他有多少財產,也不是因他的前輩作過什么大官。他不過是個普通的大學畢業生,有時候作作科員,有時候去當當中學教師。但是,對人對事都有一份兒熱心,無論是在機關里,還是學校里,他總是個受人之托,勞而無怨的人。他不見得準能把事辦得很漂亮,但是他肯于幫朋友的忙。事情辦多,他便有了經驗。社會上大家都是懶惰的,往往因為自己偷懶,而把別人的一分經驗看成十分。因此,莊先生成為親友中的重要的人,成為商店飯館的熟客,成為地方上的小紳士。 從大體上說,他是個好人。從大體上說,他也是個體面的人。中等身材,圓圓的臉,兩個極黑極亮的眼珠,常常看著自己的胸和鼻子,好象怕人家說他太鋒芒外露似的。他的腿很短,而走路很快,終日老象忙得不得了的樣子。有時候,他穿中山裝;有時候,他穿大褂;材料都不大好,可是全很整潔。襟上老掛著個徽章。 他結了婚,沒有兒女。太太可是住在離城四十多里的鄉村里。因為事多,他不常常下鄉,偶爾回一次家,朋友們便都感覺得寂寞,等到他一回來,他的重要就又增加了許多。有好多好多事都等著他的短腿去奔跑呢。 雖然走得很快,他的時時打量著自己胸部或鼻子的眼可是很尖銳。路旁舊貨攤上的一張舊黃紙,或是一個破扇面,都會使他從老遠就殺住腳步,慢慢的湊到攤前,然后好象是絕對偶然立住。他愛字畫。先隨手的摸摸這個,動動那個,然后笑一笑,問問價錢。最后,才順手把那張舊紙或扇面拿起來,看看,搖搖頭,放下;走出兩步,回頭問問價錢,或開口就說出價錢:“這個破扇面,給五毛錢吧。” 塊兒八毛的,一塊兩塊的,他把那些滿是蟲孔的,烏七八黑的,摺皺的象老太婆的臉似的寶貝,拿回去。晚上,他鎖好了屋門,才翻過來掉過去的去欣賞,然后編了號數,極用心的打上圖章,放在一只大楠木箱里。這點小小的辛苦,會給他一些愉快的疲乏,使他滿意的躺在床上,連夢境都有些古色古香似的。 大小布政司街的古玩鋪,他也時常的進去看看。對于那些完整的,有名的,成千成百論價的,作品,他只能抱著歉意的飽一飽眼福。看罷,慚愧的一笑,而后必恭必敬的卷好,交還人家。他只能買那值三五塊錢的“殘篇斷簡”,或是沒有行市的小名家的作品。每逢進到這些滿目琳瑯的鋪子里,他就感到自己的寒酸。他本來沒有什么野心,但是一進古玩店,他便想到假若發了財,把那幾幅最名貴的字畫買回家去,蓋上自己的圖章,該是多么得意的事呀! “看一看”便是主顧,這是北方商家的生意經。雖然莊先生只“看”貴的,而買賤的,商人家可并不因此而慢待了他。他們愿意他來看,好給他們作義務宣傳。同時,他們有便宜而并不假的東西,還特意的給他留著。他們知道“愛”是會生長的東西,只要他不斷的買小件,有那么一天他必肯買一件大的。 一來二去,莊先生成了好幾家古玩鋪的朋友。香煙熱茶,不用說,是每去必有了;他們還有時候約他吃老酒呢。他不再慚愧。果然不出所料,他給他們介紹了生意。那些有錢而實在無處去化的人,到最后想到買幾幅字畫,或幾件古董,來作富戶的商標。他們鉆天覓縫的找行家,去代他們作義務的買辦,唯恐化了冤枉錢。很自然的,他們找到莊亦雅先生——既是紳士,又肯幫忙,而且懂眼。 在作這種義務買辦的時候,莊先生感到了興奮與滿意。打開,卷起,再打開;一張名畫經他看多少次,摸多少回,每回都給他帶來欣悅,都使他增加一些眼力與知識。在生意成交之后,買主賣主都請他吃酒。吃酒事小,大家暢談倒事大,他從大家的口中又得到許多知識。再說,幾次生意成交之后,他的地位也增高了許多。可以大膽的拒絕商人們特意給他保留著的小物件了。“這兩天手里沒閑錢,”或是“過兩天再說吧!”他這樣的表示出,你們不能塞給我什么,我就拿什么,我也有眼力。為應付這個,商人們又打了個好主意,把他稱作“收藏山東小名家的專家”。以莊先生的財力,收藏家這頭銜是永遠加不到他身上的。而今,他居然被稱為收藏家了,于是也就不管那個稱號里邊所含的諷刺,而坦然的領受了。有了這個頭銜以后,莊先生想名符其實的真去作個專家。他開始注意山東省的小名家,而且另制了一只箱子,專藏這路的作品。現在,他肯化一二十塊,甚至三十塊錢,買一張字或畫了,只要那是他手中還沒有的鄉賢的手跡。他不惜和朋友們借債,或把大衣送到當鋪去;要作個專家就不能不放開一點膽子嘍。這些作品的本身未必都有藝術的價值,擱在以前,他也許連看也不要看,但是現在他要化十塊二十塊的去買來了。收藏是收藏,他可以,甚至應當,和藝術的價值分離,而成為一種特異的,獨立的,嗜癖與欣悅。 在以前,那用三毛兩毛買來的破紙爛畫的上面,也許只有一朵小花,或兩三個字,是完整的,看得清楚的。但是那的確是一朵美麗的花,或可愛的字。他真喜愛它們,看了還要再看。他鎖上房門去看它們,一來是為避免別人來打攪,二來也是怕別人笑他。自從得了專家的稱呼,他不但不再鎖起門來,而且故意的使大家知道了。每逢得到一件新的小寶物,他的屋里便擁滿了人。他的極黑極亮的眼珠不再看著自己的鼻子,而是興奮的亂轉,腮上泛起兩朵紅的云。他多少還有點靦腆,但是在輕咳過一兩次后,他的膽子完全壯了起來。他給他們講說那小名家的歷史,作風,和字或畫上的圖章與題跋。他不批評作品的好壞,而等著別人點頭稱贊。假若大家看完,默默不語,他就再給大家講說,暗示出凡是老的,必是好的,而且名家——即使是小名家——的手下是沒有劣品的。他的話很多,他的心跳得很快,直到大家都承認了那是張杰作的時候,他才含笑的把它卷好,輕輕放下;眼珠又去看看鼻子。 他的收入,好幾年沒有什么顯然的增減。他似乎并不怎樣愛錢。假若不是為買字畫,他滿可以永遠不考慮金錢的問題。他有教書或作事的本領,而且相當的真誠,又沒有什么不良的嗜好,在他想,顧慮生計簡直是多此一舉。 自從被稱為專家,他感到生活增加了趣味與價值,在另一方面可是有點恨自己無能,不能掙更多的錢,買更好的字畫。雖然如此,他可是不肯把字畫轉手,去賺些錢。好吧壞吧,那是他的收藏,將來也許隨著他入了棺材,而絕對不能出賣。他不是商人。有時候,他會狠心的送給朋友一張畫,或一幅字,可是永沒有賣過。至多,他想,他只能兼一份兒差事,去增加些收入。但是事情多了,他便無暇去溜山水溝,和到布政司街去飽眼福。他需要空閑,因為每一張東西都須一口氣看幾個鐘頭。 既不能開源,他只好節流。這可就苦了他的太太。本來就不大愛回家,現在他更減少了回去的次數。這樣,每逢休假的日子,他可以去到古玩鋪或到有同好的朋友的家中去坐一整天;要不然,就打開箱子,把所有的收藏都細看一遍,甚至于忘了吃飯。同時,他省下回家來往的路費與零錢。對家中的日用,他狠心的縮減。雖然他也感到一點慚愧,可是細一想呢,欺侮自己的太太總比作別的虧心事要好的多。 在七七抗戰那年的春天,朋友們給莊亦雅賀了四十的壽日。他似乎一向沒有想過他的年紀,及至朋友們來到,他仿佛才明白自己確是四十歲的人了。他是個沒有遠大的志愿與無謂的顧慮的人,可是當賀壽的人們散了以后,他也不由的有點感觸。四十歲了,他獨自默想,可有什么足以夸耀于人的事呢?想來想去,只有一件。幾年來,他已搜集了一百多家山東小名家的字畫。這的確是一點成績。前些日子,楊可昌——濟南的一位我們所謂的第二種收藏家——居然帶來兩個日本人來看他的收藏。當時,他并沒感到什么得意。反之,那些破紙爛畫使他有點不好意思拿出來。可是,在四十的壽日這天一想,這的確有很大的意義。他跑腿化錢,并不是浪費。即使那些東西是那么破爛不堪,但是想想看吧,全國里有誰,有誰,收藏著一百多家山東的小名家呢?沒有第二份兒!連日本人都來參觀,哼,他的這點收藏已使他有了國際的聲譽!他閉上了眼,細細的,反復前后的想,想把這點事看輕,看成不值一笑的事體。然而,這卻千真萬確,日本人注意到他的收藏是一點也不假。即使自己過火的謙虛,而事實總是事實。想到這里,他在慚愧,感慨,無可如何之中,感到了一點滿意。生平沒有別的建樹,卻“歪打正著”的成為收藏家,也就不錯。這一生總算沒有白活。人死留名,雁過留聲呀!為招待親友,他也很疲乏,但是想到這里,他又興奮起來,把那一百多家的作品要從新看一遍。拿起任何一張,他都不忍釋手,好象它們又比初買的時候美好了多少倍。就是那些蟲孔都另有一種美麗,那些塵土都另有一種香味。看到第三十二張,他抱著它睡去了。 壽日的第二天,他發了個新的誓愿:我,莊亦雅,要有一件真值錢的東西! 夏初,一家小古玩商得到一張石谿的大幅山水,楊可昌與莊亦雅前后得到了消息。楊先生想賺一筆錢,莊先生想化一筆錢買過來,作傳家之寶。那張山水畫得極好,裱工也講究,可惜在左下角有圖章的地方殘缺了一塊。圖章是看不見了;缺少的一角畫面卻被不知哪個多事的人補上幾筆,補得很惡劣。楊先生是迷信圖章的。既無圖章,而補的那幾筆又是那么明顯的惡劣,所以他斷定那幅畫是假的。雖然他也知道那是張精品。在鑒賞之外,自然他還另有作用。他想用假畫的價錢買過來,而后轉手賣給日本人。他知道,那張畫確是不錯;而且,即使是假的,日本人也肯出相當高價買去,因為石谿在東洋正有極大的行市。 楊先生是濟南鑒別古董的權威,而好玩古董的人多數又自己沒長著眼睛,于是石谿的那張畫便成了大家開心的東西。“去看看假石谿呀!”當他們沒有事的時候,就這樣去與那位小古玩商開個小玩笑。來看的人很多,而沒有出價錢的——誰肯出錢買假東西呢? 最后,楊先生,看時機已熟,遞了個價——二百五十元,不賣拉倒。他心中很快活,因為他一轉手就起碼能賣八百元,干賺五六百! 莊先生也看準了那張畫。跑了不知多少次,看了不知多少回,他斷定那一定是真的。每看一次,他的自信心便增高一分,要買到手里的決定也堅強了一些。但是,每看一次,他的難過也增加了許多。他沒有錢。 有好幾天,他坐臥不安,翻來復去的自己叨嘮:“收藏貴精不貴多!石谿!石谿!有一張石谿豈不比這兩箱陳谷子爛芝麻強?強的多!這兩箱子算什么?有一張石谿才鎮得住呀!哪怕從此以后絕對,絕對不再買任何東西呢,這張石谿非拿來不可……”他想去借錢,又不好意思。當衣服?沒有值錢的。怎辦呢?怎辦呢? 及至聽到楊先生出了二百五十圓的價,他不能再考慮,不能再坐。一口氣,他跑到小古玩店。他的手心出著汗,心房嘣嘣的亂跳,越要鎮靜,心中越慌,說話都有點結巴:“我,我,我再看看那張假石谿!” 畫兒打開。他看不清。眼前似乎有一片熱霧遮著。其實他用不著再看,閉著眼他也記得畫上的一切,愣了一會兒,他低聲的說: “我給五百!明天交錢!怎樣?” 他閉住氣等待回答,象囚犯等著死刑的宣判似的。好容易,他得到了商家的“好吧”兩個字。他昏迷了一小會兒。然后瘋也似的跑回家,把太太的金銀首飾,不容分說的,一股攏總都搶過來,飛快的又往回跑。 他得到了那張畫。 可是,也和楊先生結了仇。 楊先生,因為沒得到那件賺錢的貨物,到處去宣傳莊亦雅是如何可笑的假內行,花五百圓買了一張假畫。全濟南的收藏家幾乎都拿這件事作為茶余酒后說笑話的好資料,弄得莊亦雅再也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去逛古玩鋪。可是,他并不妥協,既不肯因閑話而看輕那張畫,也不肯因恢復名譽而把畫偷偷的再賣出去,他仍舊相信,他是用最低的價錢得到一幅杰作。 在六月間,由北平下來一位姓盧的鑒賞家。盧先生的聲望是國際的,字畫上只要有他的圖章,就是歐美的收藏家也不敢微微的搖一搖頭。莊亦雅把那張石谿拿去給盧先生看,盧先生沒說什么,給畫上打了個圖章。等莊亦雅抱著畫要走的時候,盧先生才很隨便的問了聲:“我給你一千二,你肯讓給我不呢?”莊亦雅沒敢回答什么,只把畫兒抱緊了一些。“沒關系!”盧先生表示了決不奪人所好。莊亦雅抱歉的,高興的惶惑而興奮的,告了辭。 楊可昌低聲下氣的來看莊亦雅。他知道自己的眼力與聲譽遠不及盧先生。盧先生既說那張石谿是真的,他自己要是再說它是假的,簡直就是自己打碎自己的飯碗。他想對莊亦雅說明,他以前的話不過是朋友們開開小玩笑,請莊先生不要認真。莊亦雅沒有見他! 七七抗戰。濟南也與其他的地方一樣,感到極度的興奮。莊亦雅也與別人一樣,受了極大的刺激,日夜期待著勝利的消息。 消息,可是,越來越不好。最使人不安的是車站上的慌亂與擁擠。誰也不知道上哪里去好,而大家都想動一動;車站上成為紛亂與動搖的中心。莊先生看著朋友們匆匆的逃往上海,青島,南山,而后又各處逃了回來。他心中極其不安,但是不敢輕意的逃走,他是濟南人,他舍不得老家。再說,即使想逃,應當跑到哪里去呢?逃出去,怎樣維持生活呢?他決定看一看再說。好在自己還沒有兒女,等到非跑不可的時候,他和太太總會臨時想主意的。 滄州淪陷了,德州撤守了,敵機到了頭上,濼口炸死了人,千佛山上開了高射炮。消息很亂,謠言比消息更亂。莊亦雅決定先下鄉躲一躲。別的且不講,他怕那兩箱子畫和石谿毀滅在炸彈下。腋下夾著石谿,背上負著一大包袱小名家,他擠出城去。雇不著車子。步行了十里。聽到前邊有匪。他飛快的往回跑。跑回來,他在屋中亂轉了有十分鐘。他不為自己憂慮什么;對太太,他簡直的不去費什么心思。鄉下人有幾畝地,地不會被炮火打碎,用不著關心。他只愁石谿與那些小名家沒有安全的地方去安置。又警報了。他抱著那些字畫藏在了桌子底下。遠處有轟炸的聲響。他心里說:“炸!炸吧!要死,我教這些字畫殉了葬!” 敵人已越過德州,可是“保境安民”的謠言又給莊亦雅一點希望。他并非完全沒有愛國的心,他不愿聽這類可恥的謠言。可是,為了自己心愛的東西,仿佛投降也未為不可。楊可昌來看了他一次,勸他賣出那張石谿,作為路費,及早的逃走。“你不能和我比,”他勸告莊先生,“我是純粹的收藏家,東洋人曉得。你,你作過公務人員和教員,知識分子,東洋人來到,非殺你的頭不可!” “殺頭?”莊亦雅愣了一會兒。“殺頭就殺頭,我不能放手我的石谿!” 楊可昌走后,莊先生決定不帶著太太,而只帶著石谿與山東小名家逃出去。但是,走不成。敵機天天炸火車。自己沒關系,石谿比什么也要緊。他須再等一等。 敵人到了。他并不十分后悔。每天,他抱著石谿等候日本人,自言自語的說:“來吧!我和石谿死在一處!”等來等去,又把楊先生等來了。 莊亦雅,本是個最心平氣和的人,現在發了怒。這些日子所受的驚恐與痛苦,要一股腦兒在楊可昌身上發泄出來:“你又干嗎來了?國都快亡了,你還想賺錢嗎?”“不必生氣,”楊可昌笑著說,“聽我慢慢的說。你知道東洋人最精細,咱們誰手里收藏著什么,他們全知道。他們知道你有石谿。他們的軍隊到,文人也到。挨家收取古物。你要腦袋呢,交出畫來。要畫呢,犧牲了腦袋!”“好!我的腦袋,我的畫都是我自己的!請不必替我擔心!”“你真算個硬漢!” “硬不硬,用不著你夸獎!” “別發脾氣好不好?”楊先生又笑了。“告訴你吧,我不是來跟你要畫,我來給你道喜!” “道喜?你干嗎跟我開這個玩笑呢?” 楊先生的臉上極嚴肅了:“莊先生!東洋人派我來,請你出山,作教育局長!” “嗯?”莊亦雅象由夢中被人喚醒似的發出這個聲音來。待了一會兒,“我不能給東洋人作事!” “我忙得很,咱們脆快的說吧。”楊先生的眼象要施行催眠術似的釘住莊亦雅的臉。“你要肯答應作局長,你可以保存這點世上無雙的收藏,不但保存,東洋人還可以另送你許多好東西呢!你若是不肯呢!他們沒收你的東西,還要治罪——也許有性命之憂吧!怎樣?” 好大半天,莊先生說不出話來。 “怎樣?”楊先生催了一板。 莊先生低著頭,聲音極微的說:“等我想一想!”“要快。” “明天我答復你!” “現在就要答復!”楊先生看了手表,“五分鐘內,給我‘是’,或是‘不是’!” 楊先生的一枝香煙吸完,又看了看表。“怎樣?” 莊亦雅對著那兩只收藏字畫的箱子,眼中含著淚,點了點頭。 戀什么就死在什么上。 老舍作品_老舍散文集 老舍:柳家大院 老舍:北戴河贈四友詩分頁:123
舒適區終有一天會毀掉青春 文/李尚龍 在大城市里,搞廢一個人的方式特別簡單,給你一個安靜狹小的空間,給你一根網線,最好再加一個外賣電話。好了,你開始廢了。 以自己為圓心,自己的手為半徑,開始畫個圓。你會發現所有需要的東西,都在這個圓圈里。 這個圈,叫做舒適圈。 這一個月我一直在全國各地出差,回到北京,見到一個許久沒見的朋友,一起去ktv唱歌,他剛剛被公司解雇。我問他,一個月沒見,最近忙啥呢。 他說,沒忙啥,呆著呢。 我問他,啥叫呆著。 他撓了撓頭,說,我也不知道,就覺得時間好快,這一個月啥也沒干就過去了。 旁邊的朋友在創業,整天焦頭爛額,于是問,啥意思,還能有這種狀態,一個月不知道做了什么?我要給你點一首歌《時間都去哪了》…… 他說,滾。 我說,其實我特別能理解你,你這個月是不是覺得自己過得特別無憂無慮,恨不得連電話都想丟了。 他說,電話還是得要的,不過確實電話每次響起還是有點緊張,總覺得自己安穩的小世界要被打破啦。 我點點頭,想起了《肖申克救贖》里的一句話:這些墻挺有意思,一開始你抵觸它,然后你習慣它,最后你不得不依賴它,這就是institutionalization(體制化)。 人有一種習慣,就是總喜歡在舒適熟悉的環境呆著,這種“舒適區”一旦被建立,就會變得無比依賴,慢慢地愛上了周圍的墻,戀上了這舒適的小屋,從而不愿意飛出去看看,怕看到外面熙熙攘攘的世界。 其實舒適區本身沒問題,就像家一樣,溫暖舒服,每個人都有。但如果家的力量太強而放棄了去外面看看的夢想,是挺可惜的。我們都有過想出去看看然后被爸媽叫停的時刻,但大多數堅持出遠門的孩子,也沒有忘記過回家的路,回家后,不過眼界開了,知道世界變大了,明白自己渺小了而已,最重要的是,他們開始著手下一次旅行的計劃了。 看,他們的舒適區,就這么變大了。 我想起另一個朋友,畢業去了一家國企上班,每天朝九晚四,日子像上了發條一樣,有規律無意義,只有周末,才像被賦予了靈魂一樣,穿著打扮逛街約會去了。 我跟她聊過舒適區,她告訴我,我這才不是舒適區,我可是每天都要按時工作的,而且我從來不遲到不早退,很規律很努力的。 我說,那工作一年了,感覺到自己有什么變化嗎? 她想了想,說,你別說,好像還真沒有。 其實,舒適區分為兩種,一種是成天無所事事,另一種更可怕,因為很難意識到,就是無意義有規律的循環。而后者,更是許多人的生活狀態:看起來很努力,看起來很累很忙,不過是重復無意義的循環著,這樣的生活,過著過著只會覺得舒服,卻沒有本質的變化。 我曾經見到一個在醫院門口收費的哥們,每天擺著一副臭臉,誰也不能多問他一個問題,否則他會大發雷霆。可是他一下班,臉上就露出了笑容。后來,我明白了,只有下班后,他才走出了自己的舒適區,開始了多姿多彩的生活。 所以,只有一個人舒適區被打破,才能見到突破和卓越,從而帶來持久的幸福。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沒有功勞,也就沒有苦勞》,說這個時代的高手不再是默默無聞埋頭努力的人,而是那些不可替代有創造力的人,所以,那些總是在舒適區中溫水煮青蛙的人,終究會被這個時代淘汰,不過是時間問題。 其實,每個人心里都有墻,甚至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圍城,就像每個遠行的人,也都記得回家的路。不過,人的區別不過是圍城的大小而已。 人應該要有一顆愿意挑戰的心,有一個喜歡探索的心態,學著做一些沒做過的事,嘗試見一些沒見過的人,試著在生活中埋一些彩蛋。 我特別怕自己在年輕的日子里,把日子過成發條,只剩下滴答滴答。于是,從開始工作第一天起,就沒有坐過班,即使是現在創業,董事會非要求坐班,我也斷然拒絕。甚至有一段時間鬧得很僵,他們問我為什么這么不愿意全心投入這份工作? 我跟他們說,不去坐班不是不全力投入,相反,很多人每天坐八小時一周坐五天,也就干了十個小時的活,搞得自己也郁悶。而我給我自己安排時間,是主動的,工作十個小時,效率可能是二十個小時的。 后來,我拿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不坐班效率反而更高,我能用大把屬于自己的時間做許多事情,跨了幾個領域,這些領域能互相協作,而且都做得不錯。 其實,我還有個原因不愿意坐班,就是我特別了解自己的惰性,一旦我的日子變得循規蹈矩每天都有固定的方式方法,慢慢地就失去這么強的創造力和闖勁兒。我怕自己習慣了一種生活模式,換了環境就不適應了。 不過是想趁著年輕,趁著還沒定型,多去看看這個世界是什么樣的,想讓自己更強大點,強大到能在任何一個環境都能活得下來。 至于舒適區,等我老了,拼不動了再回去過吧。 我其實不贊同年輕人剛畢業就走進寫字樓的一個辦公室參與寫字樓政治,我希望他們能多出去看看,哪怕這個業務很累很忙需要顛沛流離居無定所,也最好不要在剛畢業就用青春年華在辦公室建造起了一個舒適區,然后讓這個舒適區一點點的殘害著本應躁動的青春。 關于走出舒適區,并不是盲目的辭職,相反,你應該有一份保底活下來的工作,除此之外,一定要給自己生活中埋下一些彩蛋:去吃一次沒吃過的超辣雞翅;去表白一個只見過一次的姑娘;去看一本一直想看的書;和閨蜜去一個不是旅游景點的地方;去毫無保留的爛醉一次;去看一場能喚起回憶的演唱會。 寫到這里,我忽然想到電影《七號房間的禮物》那只被監獄防護網攔住的氣球,和那對父親和女兒渴望自由的眼神。這世界上還有這么多人奮力去追求著自由,而我們已經有了這么自由的軀體,為何不去努力拆掉思維里的墻,自由地飛出去看看這世界的模樣。 所以,別讓舒適區毀掉青春,相反,應該趁著青春,去圍墻的外面看看,你要相信,固步自封的人,舒適區會越來越小,終有一天,會發現世界早無安腳之處。真正的強者,他們在年輕的時候,經歷了滄桑,化解了迷茫,學會了堅強,懂得了療傷,他們在哪里都能活,哪里都是舒適區,哪里都是自己的天堂。 愿年輕的我們,都是后者,能不顧一切的闖蕩。 交到這幾種人,你的人生基本毀掉一半了 10個小細節,毀掉同事對你的好印象 容易毀掉孩子的七種爸爸,有你嗎?分頁:123
勵志文章:誰說你的夢想不可能實現? 擁抱夢想,才能看見未來人類因夢想而偉大。真正的夢想是,我們對人生的一種期望。夢想是,我們期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我們想擁有的東西。夢想是,我們想成為什么樣的人,而不是我們要掛在門面上的頭銜。夢想是,我們的心境,而不是外在華麗的卷標。夢想是,我們個人發展出來的格局、視野,而不是護照里琳瑯滿目的戳記。實踐就是成就夢想最重要的行動力。 有了夢想,立即把它寫下來,并為它訂下可操作的行動策略,只要目標一經確定,就告訴自己,永不放棄、絕不停止,勇敢面對任何的挫折及挑戰。從夢想進入到目標,再從目標切割成計畫,要把計畫安排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之中,如此才可以實現夢想。 有一次聽見友人說:我真想再花六年的時間回到大學去完成學位,可是六年之后我就四十歲了!仔細想想,如果他不去念這個學位,六年之后,他還是會四十歲。如果,我們不編織夢想、不設定目標、不訂定計畫,五年后、十年后,我們又會變成什么模樣,其實,成功與挫折都是人生的元素。 夢想,可以說是人生最大的財富。勇敢做夢的人,就是在自己的生命銀行里,預先開了許多幸福的帳戶。唯有努力把夢想實現的人,才能把這些帳戶存滿心靈的基金。一心想要實現夢想的人,任誰也擋不住他。除非,是他自己先放棄。一碰到阻礙夢想的石頭就投降的人,永遠無法實現夢想。在通往夢想的路上,總是會碰到阻礙行進的石頭,你必須想辦法將它搬開。會擋在通往夢想路上的這些石頭,并不是別人設下的路障,而是自我設限的難關。 所謂的夢想,并非偶而做夢時才想一想的畫面,它是你真心期待一定會實現的念頭。阻礙夢想第一顆最大的石頭就是:不相信夢想。如果一開始就抱著不可能吧!我哪有那么好的運氣?、我恐怕是癡心妄想吧!這些負面的想法,等于還沒正式踏上夢想之路,就將自己三振出局。什么驚天動地的困難,其實,都只是存在于自己內心種種自我的否定罷了。 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除非你自己,否則沒有人能真正為難你。擁有夢想的人,會比沒有夢想的人,更加堅強、更加勇敢、也更有力量。我們做每一件事情,都可能會碰到挫折。但一心為了實現夢想而努力的人,根本沒有時間為挫折而難過。(勵志名言 www.lz13.cn)他們只會愈挫愈勇,從挫折中找到有益的經驗,增加實現夢想的力量。實現夢想的過程,看來雖然十分艱辛,但身處其中的人,總是能自得其樂。 在我們身旁,有很多可敬又可愛的市井人物,為了成為面包師傅,必須從清晨五點忙到晚上十二點的年輕人;為了想成為白領菁英,必須從苦讀英文開始用功的上班族,他們都是為了實現夢想,而努力不懈的勇者。夢想,是一個人的光環,讓人見到他用心實現夢想的努力時,不得不以尊敬的態度和他共同期許,祝福他美夢成真。 我們終將發現:在實現夢想的路上,沒有阻礙的石頭。只不過有一些罣礙幻影,曾經出現在自己的心上。此時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自己動手搬開它。在各個領域有所成就的成功者,都是偉大的夢想家,他們在冬天的火堆中,在陰天的雨霧中,夢想著未來。有些人任由夢想悄然消失,有些人則細心培育與維護,直到它安然的度過困境,帶來陽光和光明,而值得慶賀的是,陽光和光明總是降臨在,那些真心誠意相信夢想一定會實現,并且努力付出的人身上。 有很多人會說:但這些所謂的夢想,都是突發奇想、即興的、暫時的念頭而已。就像我們在晚上看到夜空中的流星時,隨意許下的愿望。這些愿望或許只是個念頭、好主意、白日夢,但是這些白日夢,也有可能在真實人生中實現。抓住機會,敢于筑夢,才能讓夢想成真。 主播廖筱君原本應該留在家族公司工作,做個聽命于父母安排的乖乖女,一次意外機會的出現,讓她不顧家人反對,開始新聞事業的筑夢生涯。她全力以赴,所創造出來的事業成就,連家人與朋友都驚訝她有如此驚人的新聞潛力。發現問題,主動解決,成功欲望愈強烈的人,往往在發現問題時主動出擊,而不是等候別人指示、下命令。從平凡中,追求卓越,許多成功的人物,都沒有家財萬貫或傲人的學歷,卻以一己之力,開創出不凡的成就。積極樂觀,不輕言放棄,了解自己,務實不貪心,如果抓住機會需要勇氣,拒絕利誘,則需要更大的智能。 然而,當我們的年紀越來越大,夢想的格局與空間慢慢地被壓縮了,我們的志氣,不斷被環境中的負面想法所打擊。父母、師長、甚至同學們時常的好言相勸,說我們不可能、不應該、也不需要成為這一行或那一行的專家、領袖或工作者。于是,自己發展的可能性更受限,慢慢的,我們逐漸相信別人泄氣的建議。然后,我們心靈的視野日漸縮小,相對的,我們的成就空間也日益趨減。 我們若能像孩童般看待生命的態度,不要對自己的生命設限,那么夢想,絕不會僅止于夢想而已。小時候無限可能的夢想,和長大之后,處處受限的,并一定是環境,有時候,反倒是由于自己已經缺乏想象力。如果,你認為你可以,那么,你就可以;如果,你認為你不行,那么,你肯定不行。找一個時間,獨自一個人到沒有人或不會被外界打擾的地方,靜下來思考。盡量放大內心的世界與格局,不要自我設限。就像回到兒時一樣,讓自己的心靈世界無限擴大。去感受發自內心的喜樂,重要的是,享受夢想的過程,不要把夢想當成工作。它應該是充滿興奮和喜悅,帶我們走過更美好、更過癮、更充實的人生旅途。讓夢想變得清晰可見,把夢想變成具體可行的目標。 誰說,你的夢想,不可能實現?分頁:123
ACC711CEV55CE